前方多图!“高颜值”滨江,白天夜晚各有千秋?秘密在这些城市家具的细节中

城市风光靓丽,滨江岸线绵长。它能否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空间的需求?于细微处做得如何?我们推出“一江一河空间探寻”系列,从城市家具、步道、生态、文化等多角度走访。

首篇,体验浦江两岸的城市家具。走累了,供人休憩的座椅和空间是否足够、是否舒适?天色暗去,灯光、照明是否能守护每一位行人和骑行者,为他们点亮前路,为空间点缀色彩?

要打造市民游客“来了就不想走”的高品质空间,城市家具不可或缺。在专家看来,城市家具从设计、安装,到管理、维护,一步都不能马虎,它们的巧思与美感,折射出城市之美。


前滩滨江步道

【只为滨江设计的“高颜值”座椅】

没到杨浦滨江之前,胡阿姨还有些担心,丈夫邓阿伯大病初愈不久,走路走累了,有没有地方坐?

记者遇到他们时,老夫妻俩刚从坐了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上下来,沿着平定路往滨江走。趁着天气好,他们一早就查好路线,从彭浦新村家里出发,探访大家口中焕然一新的杨浦滨江。胡阿姨说,“以前都是坐儿子的车从杨浦大桥上经过,今天可以到江边换个角度欣赏大桥了。”

行至江边,胡阿姨的疑虑很快打消。每一处景观平台、每一个活动场所,甚至是每一座通道连接桥的桥面,都设置了不同种类的公共座椅。小一点的座椅,可容纳3个人并排坐,大一点的座椅,四五个人坐下绰绰有余。人流密集处,座椅设置的数量也更多、更加密集,不用担心“抢座位”的事情发生。


杨浦滨江,桥边也有座椅


杨浦滨江的“回”字型座椅

走走停停半小时后,胡阿姨和邓阿伯停下歇脚。秋日的上海,凉风送爽,和煦的阳光照得人身上暖暖的。眺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和往来于其中的船只,他们感慨,这一趟还真没白来。

不远处,还有不少市民坐着享受秋光。3人结伴的退休“小姐妹”坐在长条椅上,聊聊天、玩玩自拍;带着各自儿子、女儿出来的年轻妈妈们坐在空间更大的“口”字形公共座椅上,给孩子用的水杯、吃的水果一字排开;一个人来到滨江的年轻小伙,也暂时把注意力从手机上挪开,找了张有靠背的座椅,坐下晒太阳。

黄浦江东岸,前滩友城公园和市民休闲公园内,公共座椅的使用率同样很高。其中,一种同时能坐六七个人的“高颜值”座椅颇受人们喜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杨洋向记者揭秘,这种公共座椅不是从厂家购买来的量产座椅,而是根据前滩滨江空间的休闲定位和整体的线性风格专门设计的。座椅材料选用防腐木材,舒适度更高,也更具亲和力。

 

根据前滩滨江空间的休闲定位和整体的线性风格专门设计的座椅

早些年,景观设计团队去国外滨水空间和公园考察时,大家就注意到,这些公共空间具有开放和包容的气质,漫步的、跑步的、骑车的、遛狗的,不同需求的人都能找到舒适的休憩之处,为整个空间所接纳。在接手前滩景观设计工作后,设计团队不假思索,要把这种开放、包容根植到环境之中。

高处平台上,两组靠背又高又宽的单人木质座椅,是名副其实的景观位。顺着座位的方向看去,下方的开放式剧场、开阔草坪,还有更远处的江景一览无余。小朋友最爱的游戏沙坑旁,留足了给家长边照看孩子边歇脚,还能放置随身物品的位置。家长们可以在临近的弯曲形状的长条形木座椅上坐着,也可以直接在沙坑的弧形边缘处落座。台地之间,不同层面都放着座椅,座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并由充满野趣的水草组成“隔离带”,确保人们可以放心“说悄悄话”。友城公园与市民休闲公园的连接处,棱角分明的雕塑草坡营造出城市中难以寻觅的山地体验,人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高度坐下,远眺对岸的天际线。


前滩,观景座位


前滩,儿童沙坑旁,家长可在座椅上休憩


前滩,不设使用限制的座椅


能俯瞰草坪景致的景观座位

设置座椅,或许是滨江空间“留住人”最直接的方式。这些造型、材质各异的城市家具到底实不实用,设计师的巧思是否为人所欣赏?往来的人们正用行动回答着。

【白天“隐身”,夜晚照亮前路】

在绚烂灯光的映照下,夜晚的上海有着与白天不一样的味道。临江欣赏浦江两岸夜景的人络绎不绝,灯光应该怎么打?

漫步上海各段滨江,人们会发现,大大小小照明设备的选择和设置,并不追求更亮的光线与更丰富的色彩。事实上,在许多沿江楼宇外立面都具有景观灯光的情况下,这类城市家具的设置,追求的是滨江空间内的不同道路、不同平台、不同景观点的环境特点相适应、相协调。

主要的步行道和骑行道路两边,往往竖立着几米高的直杆式照明灯,部分照明灯的灯光分为两级,可根据环境光的亮度调节,更加节能。草丛、绿地中间的小道两旁,隔几米放置庭院灯。这些灯个子较“矮”,高度在1米以下。在杨浦滨江、北外滩滨江、浦东民生滨江和前滩滨江,记者发现多种造型的庭院灯,有的是开着一扇小窗的小圆柱,有的好像戴着一顶小帽子,还有的看上去像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虽然造型不一,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发出的光亮只集中在一小块区域,却足够指引人们沿着步道或是顺着台阶继续向前,一点也不会打扰到其他区域内行走的人,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民生滨江的庭院灯

灯光的低调同样展现在连接滨江各段的桥面上。在浦东民生滨江,几座桥的侧部护栏都使用了笔直的简洁线条,由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同样笔直,夹杂在护栏之间,既是照明,又是点缀。在前滩的彩虹桥及杨浦滨江的一些连接桥,还能看到一种几乎贴近地面设置的侧壁灯。杨洋告诉记者,这种灯光照亮的区域相对更加集中,由于彩虹桥桥面蜿蜒向前,设计团队对每一个侧壁灯的照射角度都做过细致的调整,确保人们过桥时能够看得清楚,而不感到灯光刺眼。


民生滨江,桥上光源的线条与桥身线条吻合


北外滩,桥上照明采用了侧壁灯


民生滨江恰到好处的景观灯光

更有一些照明设备直接“隐身”。白天走在北外滩滨江通向观景平台的台阶上,人们根本不会注意到,每一级台阶下方都藏了一条灯带。夜间,灯带自动亮起,提示人们每一级台阶的位置,防止踩空。斜坡通道处,几十个小地灯在白天与灰色石砖几乎融为一体,到了晚上则发出彩色的点状光,用光带为人们指路。前滩市民休闲公园的粉黛乱子草丛中,还有一些试图“以假乱真”的细长“灯草”。白天看,像是长着白花的植物,夜间一发光,便点亮了整片粉红花海。


藏在粉黛乱子草中的“灯草”

当然,并非所有灯光都追求低调。滨江空间还有不少放置在树下的射树灯以及挂在树枝上的照明设备,让夜晚的树丛披上彩色外衣。有市民表示疑问,彩色外衣虽然好看,但有些区域过于密集地设置此类灯光,是否过于铺张?光源和色彩一多,有时会让人产生一定的视觉疲劳,不知道该往哪里看。

【婴儿车和轮椅一路畅行无阻】

还有什么最能体现城市家具的人性化尺度?

有专家提出,最简单的方式是设想一个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行走,看她是否能从头到尾一人推车顺畅行走,不需要丈夫的任何帮助。换言之,人性化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考虑到推婴儿车和推轮椅出行的人,替代台阶路的大面积的坡道和无障碍通道就是对这部分人群需求的关照。

实地探访滨江空间,记者发现,各段出入口畅通无障碍,步道、跑道、骑行道转换处都采用坡道设计,让行走更为舒适,主要景观节点也都设置了之字形的无障碍通道,通道两旁还有扶手。白天和夜晚,记者都看到不少推着婴儿车或轮椅的人。


推婴儿车带孩子来杨浦滨江玩耍的妈妈


苏先生有空就会带母亲来北外滩呼吸新鲜空气

家住虹口的苏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苏先生表示,自己是“老虹口”,从家里到滨江只要走1公里,一路看着沿岸从“走不进去”变化成现在的开放、大气。因为“近水楼台”,苏先生几乎天天都来散步,每周也会找几天推着轮椅,带75岁的母亲一起呼吸新鲜空气、看夜景。

苏先生说,从家里走到临江的观景平台,一路上会有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通道,每一座桥也都是坡道设计,完全不用走台阶。“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滨江还在不断变化,今年东边新拓展的区域,无障碍通道的力度比去年造好的还要平缓,推起来更加省力。”


北外滩的无障碍通道


前滩的无障碍通道

沿途设置的公厕和直饮水设施,也让苏先生点赞。他说,到这里散步,什么也不用担心。记者注意到,公厕的位置在主要步行道旁,门口呈斜坡设计,铺了防滑垫,有普通厕位,还有无障碍间。直饮水则设计成花瓣形状,两个出水口一左一右藏在花瓣中。按下按钮后,水自然流出,多余的水也会顺着管道流进下水口,不会外溅。


北外滩的步道边上的公厕

值得一提的是,北外滩滨江空间的标识牌非常清晰,人们可以放心地跟着指示走。标识牌不仅指明方向,还贴心地标注到各个节点和设施的距离,如“露天剧场,步行160米”“直饮水,步行100米”“公共厕所,步行200米”。标识牌与灯箱的结合在夜间尤为实用,彩底白字的设计让人一目了然。

相比之下,有些段落的滨江空间内使用的杆式标识牌,虽然也指出了方向,但由于字样较小,又在高处,需要人仰起头看,夜间阅读时清晰度欠佳。

【从齿轮和红砖之中看见历史】

看到二维码,胡阿姨第一时间打开微信,点击“扫一扫”,动作十分熟练。吸引她的是杨浦滨江各个节点的历史故事。只要扫描二维码,语音讲解就会将上棉十二厂、杨树浦煤厂、上海制皂厂的故事娓娓道来。胡阿姨觉得,这里是有记忆的。


扫码聆听语音解说

邓阿伯更感兴趣的是齿轮。在杨浦滨江,处处可见设计师提炼出的代表工业气质的齿轮元素。沿江照明灯的顶部做成了齿轮,垃圾桶桶盖和桶身也是齿轮形状,就连花坛的围栏也是齿轮。这种带有时代烙印的钢铁元素让在国企干了几十年,如今早已退休的邓阿伯回想起曾经的岁月。

 

杨浦滨江的齿轮元素

在前滩,人们也能找到工业历史遗存。如今市民休闲公园内的一部分空间,曾是当年的粮仓所在地。粮仓拆除时,设计团队提出,不妨保留一些保存完好的红砖,将它们用在新的开放空间内,继续守护这片土地。于是,人们现在看到的红砖景墙和红砖步道,所用的砖块均来自曾经的粮仓墙体。


粮仓的红砖得到保留,延续历史记忆

原先仓库方正的格局也得到保留,替代封闭墙体的是充满绿意的乔灌植物组成的雨水花园。花草之间,还放置了一些距离地面不高的折线形座椅。在设计师看来,这些座椅不限制使用方式,人们可以小坐休息,也可以牵着孩子在上面有序行走。偶尔还有人把它当作锻炼台,在上面做仰卧起坐。在这里,历史被翻译成景观语言,延续记忆。

以黄浦江蜿蜒的形态为蓝本,呈现江面往来船只繁忙景象的铸铜雕塑作品《轻舟过隙》,让人浮想联翩。原本放置在河岸边,用来吸收水波的冲击力以保护堤岸的扭王字块(又称消波块),被“请”到景观步道两边,丰富人们的认识。看上去平淡无奇的码头拴绳块,也几乎都被保留下来,有的被新材料组合,做成公共座椅,有的经过加工成为景观雕塑小品。这些公共艺术源自生活,展现着传统新生的力量。


《轻舟过隙》


北外滩的扭王字块

一路走,一路惊喜。这是滨江空间对所有人的关照。

【国际案例】

线条呼应,护栏与湖面构成极简画

科莫湖是意大利北部最著名的湖泊之一。小镇古朴,湖水清亮,城市家具也十分干净而优雅。坐在沿湖的座椅上,透过河岸玻璃的护栏,湖面景致一览无余。镜面般的湖水、去除多余线条的玻璃护栏,以及远处隐隐约约的山体轮廓,构成了一幅极简主义水彩画。科莫城区的城市家具也与滨水空间的城市家具相呼应,灯杆是横平竖直的线条,自行车停靠架是不锈钢的正半圆弧,树蓖是正圆形,公交候车厅也选用了玻璃作为主材料。白色的杆件、简洁的线条、通透的玻璃,组成了科莫城市家具的主旋律。

保留记忆,船锚做成景观小品

丰洲是日本东京湾南部填海扩地出来的一片土地。以前,那里担负着工业地带的重要使命,进入21世纪,丰洲逐渐向未来海滨区域转型。如今,丰洲借助lalaport商业综合体和滨海公园,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之一。设计师保留了滨海公园原有的造船厂遗址、码头拴等历史记忆,并将这些元素融合到城市家具之中,与该区域的海洋、港口、船只的主题相呼应。船锚做成的景观小品与环境很好地结合,为市民提供歇脚处。混凝土制成的休闲座椅让人们尽情享受日光浴,同时拥有欣赏海景的视角。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