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中国|向“智”求“质” 南京制造产业争春忙

央广网南京4月22日消息(记者栾永胜 见习记者吕倩媛)春日的南京,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现代化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挥舞,运输机器人来回穿梭,智能生产线全速运转。
制造业是江苏经济的主体,也是改革创新的“主力军”。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已成为全行业面临的必答题。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技术的重要载体。在南京“产业强市”战略引领下,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蓬勃发展,集聚1700余家企业,总营收规模超2850亿元。
4月18日,由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浦镇”)携手上海地铁打造的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延寿改造工程首列车正式下线。作为国内轨道交通整车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中车浦镇今年以来已成功中标多个轨道交通项目。
列车车辆在正式下线前,需要在总装分厂完成最后的工序。走进中车浦镇总装分厂,一幅火热的生产图景正在展开。
生产线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装配作业。安全生产指标、人员配置情况等全生命周期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数据驾驶舱”,协助工位长掌握产线进度,协调生产。

中车浦镇焊接智能化产线(央广网发 中车浦镇供图)
“我们的数字化工作很多是围绕焊接、粘接、涂装等传统手段难以管理的特殊过程开展的,比如玻璃自动化焊接、涂装自动打磨、漆面自动喷涂、构架自动拼接焊接等,大幅度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中车浦镇数字化项目相关负责人指着生产线向记者介绍道。
随着一辆列车车厢总装完毕,动一动遥控器,车辆倒运就从“人推车走”变成“车跟人跑”。搭载上智慧列车运行系统后,“浦镇造”列车从南京出发,不断驶向大江南北,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贡献力量。
控制系统是智能制造装备的“大脑”。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远智慧”)致力于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NT6000智能分散控制系统等为基础,构建EmpoworX工业互联网平台。

科远智慧展厅的智能系统(央广网发 科远智慧供图)
4月15日,科远智慧100%自主可控NT6000分散控制系统助力江苏国信滨海港2×1000MW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4号机组一次性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为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事实上,1997年,科远智慧研发生产的第一套分散控制系统就上市投运,可早期超七成零部件及软件依赖进口技术,这成了发展隐忧。经过十余年科研攻关,科远智慧逐步实现了控制系统100%自主可控。
“我们研发出的自主可控智能分散控制系统,解决了电力、化工、冶金、建材、水务等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自主可控问题。”科远智慧总裁办专员刘玉蔓表示,“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加速赋能新质生产力。”
重大项目踏春提速,装备制造向“智”求“质”,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奏响春日冲刺的“奋进曲”。 

相关产品

评论